四分溪的毛蟹

ChatRoom20200525

 

20200525b002

圖片:日本絨螯蟹也是中研院四分溪溪床有時可以看到的底棲生物。

文:嚴融怡/生圖志工

問:最近有人在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到中國文哲所一帶的四分溪看到螃蟹耶,這是真的嗎?
答:是真的喔。在四分溪的河床真的有住螃蟹。雖然牠們不是很常出現。但是早在2012年的時候就有人看過囉,新聞甚至還有報導。

問:那是什麼螃蟹呢?
答:就是古早時代老一輩最熟悉的毛蟹─日本絨螯蟹喔。

問:這些毛蟹有什麼特徵呢?牠們在地理上有何分布?為何會出現在我們的四分溪當中呢?
答:我們中研院這裡會出現的毛蟹的又稱為日本絨螯蟹、日本毛蟹,這其實也是廣泛分布於臺灣西部、北部與東北部各級河川的方蟹科蟹類。牠的頭胸甲寬約5到6.5公分,最寬可至8公分以上,略呈圓方形,前半部比後半部窄一些,表面扁平光滑,稍微隆起,前額為波浪狀,有4個額齒,中間兩處較圓鈍,兩側則較尖銳,前側緣含眼窩外齒共4齒,第4齒退化。螯腳左右大小相近,長節的腹緣具有剛毛,掌部內側與外側也都具有叢生的長絨毛,鉗指內緣有鈍齒。腕節的前緣和前節的前後緣都長有剛毛。所以某些部位看上去毛絨絨的。日本絨螯蟹除了臺灣以外,也分布於日本北海道以南、韓國東岸、沖繩、以及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等區域。不過在臺灣還有另外一種青毛蟹,又稱為臺灣絨螯蟹,是東部主產的臺灣特有種毛蟹。日本絨螯蟹早年在淡水河流域的產量非常豐富,不過,由於淡水河流域中、下游水質嚴重惡化,而上游與各支流又多有攔沙壩、水壩或水泥化等各類工程對於河床的破壞,使得毛蟹無法降海及上溯來繁衍下一代,因此在很多河段都已經絕跡,反而在台中的大甲溪流域、苗栗中港溪流域、新竹頭前溪流域以及新北市雙溪、基隆北海岸各小溪段還有殘存較多的族群,不過已經和老一輩兒時記憶當中經常作為野味的全盛時期相差非常多。現在毛蟹能夠讓小朋友開心地看到已經很幸運了。所以我們四分溪還能夠有毛蟹的分布,也代表這裡的水域生態還保存有一定程度的原生環境,這是非常幸運的。

問:你剛剛提到毛蟹的降海和上溯,這是不是和魚類的洄游有一點類似呢?
答:沒錯。毛蟹、鱸鰻、鰕虎等動物都是臺灣溪流的典型洄游物種。雖然日本毛蟹平時喜歡棲息在海拔100-1000公尺之間的溪流當中。但是每年秋冬水量較豐沛的夜晚,牠們會成群由河床順著水流往河口爬,到達半鹹水區後母蟹就開始交配產卵。那些受精卵會黏在母蟹腹節的附屬肢上給予保護,並經常搖擺腹節使卵內的胚胎在發育期間能獲得充分的氧氣,這一階段的母蟹因此被稱為『包卵蟹』。大約兩週後,卵會孵化成蚤狀幼體在河口中行浮游生活。而成蟹在繁殖後會在河口區逐漸衰亡。然後蚤狀幼體在半淡鹹水中經歷蛻皮5次後會發育成大眼幼體,大眼幼體的游泳能力很強,並且能夠適應淡水環境,牠們會跟著潮水逐漸溯溪而上,並且逐漸下沉退變為幼蟹行使底棲生活,持續往河川中上游遷移並定居,等待一年的長大成熟,然後在秋冬時再次順著溪流而下,開始新一世代階段的繁衍。毛蟹的大眼幼體與幼蟹期從河口一路往中上游的遷移,是為了獲取生長所需的食物,又被稱為『索餌洄游』,而長成之後尋訪合適的河口繁殖地,則稱為『生殖洄游』。

問:河川的洄游物種對於水域環境有何重要性呢?
答:一個河川流域如果能夠維繫大量類似毛蟹這樣的洄游物種持續繁衍,那便代表這個流域的生態環境維持在相對較好的情形,反之,如果各類洄游物種因為受限於河川環境的破壞而無法完成生命階段趨於衰微,這則反映河川環境的劣化。正因為洄游物種對於河川環境的需求條件有其一定的嚴格限定,因此這些洄游物種是河川健康的重要生物指標。河川環境也是海洋環境的縮影,事實上當河川環境的各類洄游生物如果逐漸衰減,其實也一定程度代表海洋生態系統將受到不利的衝擊,因為河海之間其實有很多物種是相互關聯的,當大量的洄游生物無法完成其生命週期,也一定會透過食物鏈以及環境中的其他交互作用衝擊到海洋生態。所以這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情形。我們如果持續維繫四分溪這類溪流環境的永續,則每一個流域逐漸累積起來的生態正面效益也會使得大河與海洋的保育能夠減小各類的壓力。

 

延伸閱讀:

 護溪有成!淡水毛蟹「可上山下海」現身南港四分溪

溪流河川:臺灣河川洄游生物的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