綬草復育的初步嘗試 2019-04-012019-04-01cirlsl好文共享 朱宇敏研究員/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 綬草又稱為清明草,因為其花季通常在清明節前後。由於其細小、白中帶紅的花朵沿著主軸呈螺旋狀排列(圖一),又被稱為龍盤草。綬草之莖葉等地上部分,於開完花後隨即枯萎,新芽將由留存在土中的根部組織長出,並於隔年抽序開花。 (圖一) 中央研究院院區草地上的綬草,經過多年來的連根挖採,已難在大部分院區覓其蹤跡。有鑑於此,我們試行了一個小型的綬草復育計劃。去年清明節過後,我們自院區大門草坪上的綬草採集了一批種子。綬草藉由昆蟲授粉成功後結出蒴果(圖二),其成熟時間約需兩個星期。綬草為蘭科植物,每顆蒴果藏有許多細小的種子(圖三)。 (圖二) (圖三) 種子缺乏自身的養分儲存,因此在自然界無法自行萌發,需要存活在土壤裏的共生真菌感染後提供養分而達到。我們將分離得到的共生真菌接種在栽培花卉的培養土裏,等到菌絲長滿後再將種子均勻播在培養土表面。種子經菌絲感染後逐漸膨大成原球體(圖四-1),6–8星期後即可觀察到葉片形成(圖四-2),根部組織在不久後也隨之形成(圖四-3)。由種子萌發至第一次開花、結種子可在一年內完成。 (圖四) 今年舊曆年後,我們將抽出花序的綬草植株,陸續種植在植微所旁的草地上,目前已完成一小片(圖六、七)。 (圖六) (圖七) 綬草為先驅植物,種子若飄落在其它植物尚未覆蓋的新土土表,比較有萌發並發育至成熟植株的機會。然而院區的土表,目前已有多種草本植物覆蓋,即使有綬草種子飄落,卻無立足之地。我們的復育計劃乃是藉由人為介入,將發育成熟的綬草植株植回草地,希望這種小而美的野生地生蘭能重新在院區立足。 感謝朱宇敏研究員撰文分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