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們的小鄰居─黃嘴角鴞

ChatRoom20190909

 

 

20190909001

圖片:台北市近郊的山區如福州山、南港山等地都有機會找到的黃嘴角鴞蹤影。中研院溫室其實也有機會觀察到黃嘴角鴞,黃嘴角鴞是很適合學生在野外觀察或聽聲時好好記錄下來的貓頭鷹。

文:嚴融怡/生圖志工

問:常常聽晨跑人說中研院院區常常聽到領角鴞的聲音。那麼中研院附近只有一種貓頭鷹嗎?牠們的聲音怎樣區分呢?
答:不只喔。夏天其實除了領角鴞的『布布聲』,有時也可以聽到黃嘴角鴞的『噓噓聲』喔。黃嘴角鴞的鳴唱很類似某些人吹口哨的聲音。牠們的聲音可以持續很久,有時甚至一整晚都可以聽到喔。不過通常是公鳥在叫,母鳥甚少鳴叫,牠們會使用較柔和的單音和公鳥對應,但是較少人聽過母鳥的聲音。公鳥們的領域面積相當小,常相互以『噓噓』的鳴叫聲宣示領域,有時可在短短幾公里的山路上連續聽到多隻個體的鳴叫。如果你在夏天聽到單音的『噓』而不是『噓噓』雙音的話,那則是黃嘴角鴞剛離巢小朋友的牙牙學語聲。領角鴞和黃嘴角鴞這兩種其實都是距離我們城市人比較近的貓頭鷹物種。只是黃嘴角鴞的出沒區比領角鴞要接近山區,所以有時會被民眾所忽略。

問:我們在台灣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黃嘴角鴞?台北市哪裡可以遇到牠們?
答:黃嘴角鴞可以分布到兩千多公尺的中海拔區域,但仍是以低海拔山區比較容易出現。在臺北盆地近郊的幾座淺山,連同中研院院區(尤其是溫室附近)、生技園區以及南港山等地也都有機會可以聽到或甚至看到喔。

問:黃嘴角鴞平常都會一直待在樹上嗎?
答:不會喔。黃嘴角鴞除了宣示領域時會待在樹冠頂層鳴叫,其他時間反而比較喜歡在低矮的植被層活動,或是停棲在相當接近地面的枝條等候獵物的出現。

問:黃嘴角鴞在台灣是留鳥嗎?牠在國外有親戚嗎?
答:是的。黃嘴角鴞在全世界共有八個亞種,八個亞種全都坐落在亞洲,全體範圍涵蓋喜馬拉雅山西部至東南亞的中南半島與蘇門答臘。台灣的亞種hambroecki算是特有亞種喔。不過目前對黃嘴角鴞的研究仍然相當有限。

問:黃嘴角鴞都吃些什麼呀?
答:黃嘴角鴞和大部分的貓頭鷹一樣,都是以鼠類為主食,對抑制城市近郊的老鼠數量相當有幫助。其次還會捕捉昆蟲或蛙類等小動物為食。

問:黃嘴角鴞有什麼天敵會影響牠們的生存呢?
答:很多喔,像是中研院院區可以看到的鳳頭蒼鷹與台灣松雀鷹其實都是黃嘴角鴞的頭號大敵。在中海拔區域,黃嘴角鴞還會遭遇灰林鴞、褐林鴞的掠食。另外,在繁殖期間,松鼠、蛇類和台灣藍鵲都有可能竊取鳥蛋,甚至獵殺幼鳥。

問: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該如何維繫黃嘴角鴞的族群呢?
答:對於這些貓頭鷹來說,完整的林相是相當重要的,因此對於一些原生植被我們應該盡可能不要任意開發。山區農作區為防止鳥害所布置的鳥網經常是危害黃嘴角鴞的重大兇手,應該多多宣導農民使用其他較為友善的方式來防治鳥害。另外,黃嘴角鴞因為喜歡在近地表區域覓食,因此在山中開車應該要減速慢行以避免發生撞擊路殺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