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公園的臺灣鼴鼠

ChatRoom20200817

20200817b001

圖片:中研公園的臺灣鼴鼠。偶爾出現於南港平地的臺灣鼴鼠實際上在南港山倒是比較常被登山健行者發現。

 

文:嚴融怡/生圖志工

問:最近有學生在中研公園發現臺灣鼴鼠耶!我記得那裡比較常出現鳥類。哺乳動物應該比較少見吧?
答:也不至於啦,那裡其實是東亞家蝠、赤腹松鼠和大赤鼯鼠都會經過的地方,另外也有一些褐鼠等等。只不過因為公園經常整地的關係,對於地棲性挖掘地道的鼴鼠干擾較大,所以要發現鼴鼠會比較困難一些。

問:之前聽友人說在攀爬高山時也曾發現臺灣鼴鼠,這些動物是否也很適應各種海拔?
答:沒錯喔。臺灣鼴鼠就像鳥類當中的山紅頭,對各類海拔的適應性良好,從各地海岸平原一直到海拔約3000公尺的山地都有牠們的蹤影。

問:鼴鼠就是所謂的土撥鼠吧?
答:不是喔,其實如果以比較嚴格的定義,土撥鼠是嚙齒目的,和老鼠、鼯鼠、松鼠的血緣關係比較近,嚙齒目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哺乳動物當中有百分之四十的物種都歸屬在這個家族,除了我們一般所熟知的鼠類,國外還有豪豬、河狸、水豚等大型的物種也都屬於這個家族。嚙齒目動物的門牙會不斷增長,因此必須通過啃咬來不斷磨短門牙。而鼴鼠則是鼩形亞目的動物,和鼩鼱科的錢鼠、水鼩等血緣比較接近,牠們的眼睛退化,前肢掌部與趾部組合為一個鏟子來挖土。整天都在到處挖掘地道,並且形成地底下複雜的通道系統。牠的造型其實和國外電影中的土撥鼠差異很大。

問:真神奇。這種動物最初是誰發現的呀?
答:臺灣鼴鼠是著名的十九世紀英國博物學家羅伯特·斯文豪(或譯為史溫侯,Robert Swinhoe)所發現的。

問:哇喔,又是斯文豪,他的確是臺灣很多野生動物的最佳記錄者。臺灣鼴鼠有什麼生態特性呢?你說牠們會挖地道,那這樣是否會對植物根系造成影響呢?
答:臺灣鼴鼠的地道中會有比較膨大的洞穴,那是牠休息的地方。然後牠會從固定的通道中繼續挖掘分支道路來進行覓食。在這個過程中,如果遇到植物的根系,有時確實也會被牠們所剷除,但這其實只是為了去除地道的障礙物,牠們不會像老鼠那樣主動啃咬破壞植物。只是因為牠們挖洞的隨機性,有時確實會破壞到莊稼或是破壞到農人儲水的田埂,因此讓農人哭笑不得。但是平心而論,臺灣鼴鼠是食蟲性的,而且食量很大,對於地面下可能危害農作物的多種昆蟲其實具有很重要的抑止作用。雖然臺灣鼴鼠也吃蚯蚓,但是臺灣鼴鼠的翻土動能比蚯蚓大多 了,通常有出現臺灣鼴鼠的地區,對於改善因為長期施作而導致硬化結塊、耕犁困難、且農作物根系不易伸展的土壤是很有幫助的,牠們就像小型的挖土機天天都在上工呢!

問:看樣子,這群小動物對生態環境的幫助還真的不小呢?
答:沒錯喔,臺灣鼴鼠實際上也是淺山動物群的一支。保護淺山動物群的多樣性以及棲地的完整性,對於維護區域生態環境的永續是十分重要的。

延伸閱讀:

1. 台灣鼴鼠-地底下的天才建築師

2. 與野生動物共舞–東部淺山野生動物保育的熱門議題

3. 「淺山生態系」有什麼重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