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渡自然公園的赤背條鼠

學生在關渡自然公園附近發現赤背條鼠。

作者:嚴融怡(中研院生命科學圖書館志工)

問:聽說最近關渡自然公園有學生看見赤背條鼠(Apodemus agrarius),這種老鼠有什麼身體上的特徵呢?

答:赤背條鼠的背部顏色偏向棕色,腹部則為白色,背腹部具有明顯分界。同時背上具有明顯的黑色縱帶,赤背條鼠也是台灣唯一具有背上中線的鼠種喔。赤背條鼠前腳四趾、後腳五趾,但有時候四肢會因為其動作而有所遮蓋。外耳殼較為顯著。體長約8到12公分,尾長6至11公分,有時可到達接近體長的長度。

問:赤背條鼠好像在城市中心區域比較不容易看到,這是為什麼呢?

答:這是因為在城市中心區域我們所看到的老鼠通常是家棲型的鼠種,像是相當常見的溝鼠(褐鼠,Rattus norvegicus),以及亞洲家鼠(屋頂鼠, Rattus rattus),這兩種中型鼠類。另外還有體型偏小的小家鼠(家鼷鼠,Mus musculus)。赤背條鼠雖然也分布於低海拔,但卻偏好農墾地與草生地。會挖掘建構土洞的赤背條鼠,雖然是夜行性動物,但晝夜均可以出來覓食。雜食性的赤背條鼠實際上也更偏好取食植物的根莖素材,但牠們也會捕食小型昆蟲。赤背條鼠在台灣的分布並不平均,牠們主要活動於西部,在東部相當少見。

問:赤背條鼠在台灣還有其他親戚嗎?

答:有的。赤背條鼠有一個與牠同屬姬鼠屬(Apodemus)並且作為台灣特有種的台灣森鼠(Apodemus semotus)。是中高海拔的優勢鼠種。喜歡吃植物果實、嫩芽與小型昆蟲。

問:鼠類在台灣有什麼生態功能?

答:雖然前述我們所討論到的家棲型鼠類經常會造成家中的物品損壞、破壞食物倉儲等等;而田野中的鼠類有時則會造成農作的損害,赤背條鼠常和月鼠(Mus caroli)、小黃腹鼠(Rattus losea)、溝鼠及鬼鼠(Bandicota indica,這是十七世紀由荷蘭人引入的台灣現今境內最大型老鼠,常造成溝渠與田埂的破壞漏水)一起被歸入農作物安全防護所要提防的對象;甚至各種鼠類猖獗時也容易導致一些公衛疾病的傳染蔓延。然而鼠類仍是生態系統當中重要的一環,牠們作為猛禽、蛇類與食肉目哺乳動物最重要的食物來源,同時雜食性的鼠類也常常是抑制昆蟲的另一批重要的基層消費者。鼠類的長期監測也常是了解生態環境變動的重要背景數據。此外,有些老鼠也同樣被馴養作為寵物,像是巢鼠(Micromys minutus)。

問:如果我們要防治鼠害,在生態上有什麼可以注意的地方?

答:清理環境仍是最重要的。像是居家內外避免雜物的過度堆積,特別是吃的。尤其如果有養寵物,更需要常保環境的清潔以避免老鼠被寵物食物吸引過來。圍牆的縫隙、孔洞應適時以水泥封堵。垃圾必須加蓋密封並定期包妥清運。水溝要常常清理。過去經常使用的老鼠藥,近幾年科學上的研究顯示反而容易造成鼠類的抗藥性問題,同時還容易導致非目標物種遭受波及。黏鼠板、捕鼠夾相較於捕鼠籠是比較容易造成野外非目標物種受到波及的器具,應該盡量避免使用或僅使用於家中,在家中使用也須注意寵物的安全。生物防治法是近幾年越來越發現成效的方式,像是屏東科技大學鳥類生態研究室、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等機構近幾年都有進行猛禽棲架的架設工作,在引導猛禽(如黑翅鳶)進入田間協助鼠害的防治上有相當明顯的成果,這是值得持續推廣的方式。

延伸閱讀:

  1. 臺灣森鼠與赤背條鼠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及鄰近立霧溪口之棲地適合度預測 (太魯閣國家公園研究調查報告)
  2. 赤背條鼠與臺灣森鼠間溫度棲位區隔與海拔分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論文)
  3. 臺灣的鼠形動物(科博館訊 民國109年11月 3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