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常見的臭肚魚

圖片:臭肚魚是礁區常見的魚類成員

作者:嚴融怡(生圖志工)

答:這是因為北海岸藻礁上有大量藻類的叢生,在前一年出生的幼魚會大量靠近沿岸取食藻類,而成魚也會靠近藻礁繁殖,因此這段時間北海岸近岸處會比較容易觀察到褐臭肚魚的魚群喔。不過,臭肚魚群數量較多的情形大概也就頂多撐到五月份到六月初的這段時間,再過一陣子,天氣更熱、海溫增高,海藻植被會逐漸消退,這時個體較大的臭肚魚會再往更北的區域轉移,然後在潮池區域覓食的小魚數量也會減少一些。

答:因為臭肚魚雖然是雜食性魚種,但很喜歡攝食藻類,然後牠們的腸道也很長,過去漁民在清理臭肚魚的魚肚時常會聞到海藻發酵的臭味,所以給牠們『臭肚仔』的稱號。

答:對喔,臭肚魚什麼都吃,甚至以前有人隨便用一些麵粉,也可以釣起來很多條。也有人用過香蕉來釣臭肚魚,還有人看過有港口區的臭肚魚聚在一起吃某顆在海面上的苦瓜。

答:還有喔,像是斑臭肚魚、溝藍子魚、星斑臭肚魚、爪哇臭肚魚、眼帶臭肚魚等等。

答:其實古代人並不喜歡臭肚喔,因為牠不好處理,臺灣古早有所謂的海中五毒,包括: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五變身苦,這五種都是比較不好處理的魚類,臭肚魚因為牠們的背鰭、腹鰭與臀鰭的硬棘都具有毒腺,人們在處理臭肚魚時如果被刺到會引發劇痛,因此並不是人人都喜歡臭肚魚,反而有不少人嫌惡臭肚魚。曾幾何時,當近海魚類資源日漸枯竭以後,原先數量很多但比較不受重視的臭肚魚,也變得越來越被注意,並且還發展出很多料理的方式。這其實也是我們應該警惕的,因為海洋生物資源的永續管理,並不應該等到某些魚種出現瀕危時,然後又開始大量捕捉那些原先比較不受重視的魚種。在未來,魚類資源的保護和永續管理也將會越來越重要喔!另一方面,臭肚魚家族在近幾年氣候暖化當中的族群遷移或擴張也是科學家所重視的情形,像是褐臭肚魚和金帶臭肚魚( Siganus rivulatus )。這兩個物種都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建立了豐富的種群,並有可能會成為改變溫帶地區海藻森林群落結構的重要改造者,褐臭肚魚甚至可能會在 2100 年之前進一步擴張牠們的地理分布範圍,並可能會衝擊到澳大利亞大南方珊瑚礁(Great Southern Reef)。這也是臭肚魚近幾年常被討論的另一原因囉。

相關閱讀:

  1. 桌上的海味臭豆腐 https://www.fishbar.com.tw/news1/nc/101/60  
  2. 魚知識 https://fishdb.sinica.edu.tw/knowledge_home
  3. 熱極生悲——全球暖化對熱帶珊瑚礁魚類的影響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44996#google_vignette
  4. Climate-assisted persistence of tropical fish vagrants in temperate marine ecosystem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3-021-02733-7
  5. Maximization of fitness by phenological and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 range expanding rabbitfishes (Siganidae)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546425/